从世人追捧到在干流中隐姓埋名带你了解6AT的辛酸史

作者: 奔驰GLC级 来源: 自媒体 2020-04-13 20:25:40  阅读:1831+
百姓汽车网 > 新闻 > 正文

这样一个世界,变化太快。谁曾想,汽车变速箱产业高质量发展至今,份额逐渐减少的,除了手动挡,还有那个曾被趋之若鹜的6AT。

手动挡慢慢被弃用,主要因为产品升级,“更好开”的自动挡需求增加;但6AT可能会被淘汰,则有着更复杂的原因。

2018年,几乎是爱信AW株式会社在华“最高光”的时刻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爱信一口气完成了4个合资及产能扩张项目。

时间表如下:

2018年4月23日,爱信宣布扩大天津艾达的生产线,预计6AT变速箱的产能再提高30万台。(增产)

2018年4月24日,爱信分别与吉利汽车和广汽乘用车成立变速箱合资公司,主要投产前置前驱6AT变速箱,各家产能均为40万台,并将在2020年量产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爱信在两家合资公司中的股权占比均为60%,拥有主要话语权。(新建)

2018年5月10日,爱信与河北唐山丰润区政府签订年产40万台6AT变速箱的项目。(增产)

如果一切顺利,到了2020年,也就是今年,爱信在中国市场的6AT产能应该会增加到240万台。

然而,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,吉利爱信、广汽爱信,这两家合资公司俨然没有按照既定轨迹发展下去。

吉利爱信的合资计划当前或处于停滞状态,在去年第三季度,吉利还独立重启了对标爱信6AT的研发项目。

广汽爱信合资公司的股权构成出现了新的变化,爱信通过爱达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、爱信AW株式会社合计持有股权为10.71%,远低于之前的60%,退出信号明显。

此一时,彼一时

2018年,吉利、广汽愿意与爱信成立合资公司,且爱信占股权60%。根本原因在于,当年这两家公司对于爱信6AT变速箱的需求旺盛。

吉利早年间收购了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,后来与沃尔沃合作研发,也有7DCT变速箱可以搭载装配。而且,走高端定位的领克品牌,中低配选择了爱信的6AT,高配则搭载7DCT。

广汽传祺(参数|图片)拥有源自于菲亚特技术的7DCT变速箱,但目前主销车型GS4(参数|图片)、GS5(参数|图片)、GS7(参数|图片)、GS8(参数|图片)上,均搭载爱信6AT变速箱。

AT变速箱的加入,可以丰富动力选择,满足不同用户的产品偏好。而且,考虑到用户口碑,在吉利、广汽最为关键的品牌上升期,AT变速箱也有一定的“高级感”和“信任感”加成。

事实上,就6AT变速箱而言,爱信在中国市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。广汽传祺GS8就曾因爱信6AT变速箱产能供应不足,被迫下调自身产量。

当年轰轰烈烈的合资,一定是“郎情妾意”的,也是充满乐观主义情怀的。

吉利、广汽能够最终靠牵手爱信,满足整车对于自动变速箱快速增长的需求,保证产能不断供,也可以并行多种变速箱技术路线,满足多种车型以及多层级消费者的产品需求。

爱信的算盘更加精明,通过与国内主力自主品牌相捆绑,进一步锁住市场占有率。况且,爱信在整个合资项目中表现强势,占据60%的股份,拥有主要话语权,符合其一向的强势表现。

但是,两年以后,汽车市场发生了未曾预料的变化。

首先,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连续两年下滑,当初规划的240万台6AT变速箱产能未必可以消化掉。

其次,行业趋势正在加速演变,尤其受到消费偏好和新能源潮流的冲击,6AT不那么受待见了。

再者,爱信与吉利、广汽的合作利益相左,吉利、广汽希望拿到一定的技术,包括引进8AT,但是,爱信表现强势,且对技术共享一向藏着捂着。

此一时,彼一时,行业风向变了以后,合资未来也蒙上了阴影。

6AT真要成为过去式?

爱信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焦虑情绪,纵使合资项目难续,但仍有天津、唐山工厂支撑产能,在6AT变速箱领域仍然独步天下,包括细分市场的定价权。唯一担心的是,6AT变速箱本身会不会在中国车市转型中遭遇“自然淘汰”?

汽车之家统计了近十年来不一样变速箱的占比及走势,最鲜明的特点是:2013年,6AT车型占比达到最高值,随后逐年下滑明显;2014年,MT车型占比急剧拉高,随后开始下滑;DCT、CVT车型占比则大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。

究竟哪种自动变速箱能成为主流,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选择,存在一定的历史因果。比如,欧洲流行DCT,因为之前更多采用MT;美国很早过渡到AT,CVT和DCT的影响就比较小。

我国自动变速箱的发展自空白阶段起,前期受主流车企的路线选择影响较大。
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大众采购爱信6AT变速箱,也存在“爱信依赖”的问题,之后才全面转向DSG双离合变速箱。如上图,2013年以后,6AT车型占比下滑,与大众车型朝着双离合切换,以及带领的一波双离合研发浪潮有关。

在2014年,MT车型占比拉高,是中国车市进入新一轮高增长时代,中低价位车型集中上市。受预算价格所限,消费者对于MT变速箱的容纳程度也比较高。

随后,自主品牌纷纷用上了自研的双离合变速箱,技术有所突破,成本也在下降;近几年,自主品牌CVT变速箱也开始进入普及阶段。AT变速箱因为专利和成本问题,一直没有成为自主品牌自研的主流方向。

至于合资品牌或豪华品牌,开始在AT变速箱上追求更多的挡位,出现了一批搭载8AT、9AT乃至10AT的车型,更平顺,更省油。并且,从多挡位AT的来源看,通用、福特、本田、奔驰等车企均选择自研,采埃孚则在纵置平台的8AT占主导地位。

在中低端车市场,6AT成本高,油耗也不低,双离合及CVT成为不错的替代方案;在高端车市场,6AT挡位有点少,撑不起“豪华感”,最终落到“高不成、低不就”的局面。如今,还在坚持“只”使用6AT变速箱的车型,刨除部分临近升级换代的车型,多数为品牌内中低端产品或者热度相对较低的车型。

况且,新能源势头正盛,也在影响车企对于变速箱研发方向的态度。适合于混动系统的变速箱,或者纯电动车需要的单速/两速变速箱或许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。

产业链上隐匿的安全感

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,一直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。毕竟,汽车是一个多零件、长链条的行业,缺一环都不行。对于采购方和供给方而言,免不了存在话语权的争夺,既关乎利润划分,也关乎本质上的安全感。早年间,热销的广汽传祺GS8因为爱信6AT供应能力不足而调低产量,正是中国品牌在突破20万元价格天花板道路上交的学费。

电动车趋势来临,汽车供应链体系需要重新梳理,话语权也将重新争夺。摆在主机厂面前的还是老问题,核心零部件该如何控制在自己手中?

以电池为例,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,电池成本可能会占到整车成本的1/3-1/2。对于传统车企而言,这是一个陌生的技术领域,为了提升安全感,常见方式还是合资建厂,通过股权捆绑确保产能供给,上汽牵手宁德时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
研发新能源技术需要长时间、大手笔的投入,传统车企完全白手起家难度很大,临时抄答案也没必要。所以,我们正真看到,行业内出现慢慢的变多的联盟,不只在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,主机厂和主机厂之间也有更多的合作。比如丰田和比亚迪成立技术合资公司;本田与通用合作,借助通用的电动车平台和电池技术造车。只是这样的联盟合作,在自动变速箱领域,已经不太可能在这个时间点有新的进展了。

2018年底,爱信与另一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电装合资成立BluE Nexus,研发和销售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模块。此时,爱信在自动变速器领域的集成传动轴、电控等核心技术,在电动汽车时代仍然有巨大的拓展潜力。

从技术角度来看,6AT并不一定落后,或者说8AT、9AT也并没有比6AT有本质性进步。但技术路线的选择,显然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本质的“先进性”,而是在消费者“用脚投票”的大背景下,在车企技术积累天赋点与营销传播需要的共同引导下,一个综合权衡的结果。

比如,当年大众、今天诸多本土车企向DCT的倾斜,真的只是因为像宣传的那样,DCT比AT换挡快、效率高,是变速箱领域的未来?还是觉得这是一个能够提升品牌溢价的卖点?“参数提升”的背后,下面的凹地里又垫了多少刀子?

但是,这种不取决于技术的技术路线选择,在面对消费市场时却完全是另一种取向。当消费者被诸多车企的传播引导至将6AT与“低端”、“落后”、“耗油”等负面观念产生关联时,主流供应商如果不想被“方向错了”,自然也会按照后端的趋势调整自己的产能规划与技术升级路线。

所以,6AT成为过去式,既是技术进步与迭代的体现,更是营销传播需求的必然结果。

热门要闻
原创推荐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