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疫情的关系,过完年正月十五才从老家回到北京,在这种情况下,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全部在家里办公(就五个人的小公司)。在家里就总想着折腾点什么,于是又把眼光投向了我的那个台式机。准备给它“换个装”,刚巧看到鑫谷刚发布了一款新的ATX 3.0机箱,乍一看图这不就是开元K5么,仔细了解之后发现其实只是外观相似,在设计上还是做了一些改进,价格和定位也更平民了些,于是忍不住就入了开元G5,今天就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。
整体感受
对比我之前的那款机箱,这次的开元G5在三维上更小了一点,其它方面的整体设计两者没有谁好谁坏,都是各有自己的特色,之前选择机箱的时候是因为喜欢两面钢化玻璃,看起来高级一些,这次选择开元G5一方面觉得还是对称设计好看一些,另一方面就是ATX 3.0的设计了。
侧透的方向跟我原来的不一致,这个就是看自己的桌面想要怎么设计了,无非是一个放在左边一个放在右边的事情。但开元G5为了高效利用机箱内空间,电源没有独立挡板,所以为了美观,牺牲了侧透的一些面积。
另外一个选择开元G5很大的原因就是整个正面的进气口设计,因为之前的前窗进气口都是在两侧,面积小,气流进入通道曲折。而这个开元G5整个前面板就是进气窗口,进气口面积非常大,进气效率更高,理论上散热效果会更好一些。
机箱的顶部就是非常常规的配置了,只有两个USB 3.0接口、麦克风接口、耳机接口和电源按键。不过说实话,在我使用的时候根本用不到机箱上的USB接口,都是通过主板上的USB扩展一个HUB使用。
机箱顶部的防尘网并没有使用常见的磁吸设计,而是使用了卡扣设计。
主板和显卡接口朝上是ATX 3.0机箱的一大特点,当然这也给我造成了一点点小小的困扰。
因为我使用的是无线网卡,所以有两个天线是需要装在主板接口上的,但是我如果用常规方式安装的话,顶部的面板就盖不上了,也缺乏了整体性。
不过我曲线救国算是临时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,虽然这么装会对无线信号有所影响,但也是临时解决办法了,后期再买一个独立天线,直接把天线接出来就解决了。
主板尺寸方面,开元G5支持ATX和M-ATX两种尺寸,虽然我的板子是标准的ATX,但是现在玩M-ATX的玩家慢慢的变多,开元G5对M-ATX板子的支持还是比较不错的。
硬盘位,虽然是一个卡槽,但是可以装两个3.5英寸的机械硬盘,不过需要有所取舍,后面我会详细说到为啥要做取舍。
虽然定位平民化的机箱,但是这款开元G5用料还是非常厚道的,铁板厚度为0.6mm喷漆后0.7mm的标准,跟我之前那款机箱的侧板一对比就能感受到开元G5更扎实一些。
这款开元G5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设计,比如防丢螺丝、榫卯结构的侧板、快锁式硬盘架等。
装机体验
接下来就是这款机箱真正体验感受的干货了,开始准备装机。虽然就这点东西,没有分体水冷,但是重新拆装也是个累人的活儿。
所有东西都拆下来,接下来就感受拆机一时爽,装机火葬场了,不过先看看这台电脑的配置吧,说实话现在来说的话,真就是很普通的一台电脑,其实当时组装这台电脑就想处理处理图片,剪剪视频,不怎么玩游戏。
处理器用的8代i7,对于我的需求来说,这个处理器也是完全能够应付的了的,毕竟不做影视级别的视频处理。
使用三星970 EVO 500GB固态硬盘当作系统盘,对我而言其实够用了,只是主要系统运行使用,对于那些庞大的视频文件,我都是存储在机械硬盘上的。
目前手里的三块主要硬盘,一共10TB,西数红盘,对我而言足够了,当然现在的机箱基本都装不了三块3.5英寸硬盘,所以后面我在考虑买个硬盘阵列了。
现在看来是低端级别的英伟达GTX 1060 6G显卡,但是红龙的品质一直以来还算不错,比较稳定,剪视频其实也就是用显卡来做加速,对显卡要求并不是特别高,处理图片其实用专业的图形显卡比较好,但是因为不太了解,所以就跟大流选GTX了。
至于电源750W够用了,至少目前而言,我没遇到过电压不够的情况,运行还是挺稳定的。
正式开始装机~
电源一样是在底部,就在侧面那个铁板后面,电源仓还有四个海绵垫脚,这个设计挺良心。
装风扇,前窗支持三个12cm或者两个14cm风扇,当然个人建议装3个12cm标准的风扇,起码看起来协调一些,但因为定位问题,平民、中塔,基本上就告别360mm水冷了,所以开元G5前窗并不支持360mm冷排的安装。
主板和水冷顺利安装,虽然前窗不能安装360mm冷排,但是后窗可以安装240mm冷排,就像我,我的水冷用的就是240冷排,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小设计,就是风扇距离主板的距离刻意加长了一点点,我们大家可以安装汉堡式的冷排,就是两个风扇中间夹一层冷排,虽然平民玩家这么玩的不多,不过也算多了个选择。
硬盘位我安装了两块3.5英寸机械硬盘,针对常规的显卡而言绝对没影响,但是也有很多玩家会选择更高规格、尺寸更大的显卡,这样的话就需要卸掉一个或者两个机械硬盘,也可以安装320mm长的超长显卡,这么小的机箱安装超长显卡能够说是它的亮点之一了,而且垂直安装也不用另买显卡支架,长时间使用不会因为重力使显卡弯曲。
安装完成后,能够正常的看到电源后面也还有空余空间,我这个电源是标准的160mm长,如果对电源还有更高的要求,想升级200mm长的电源,这款开元G5的机箱还是可完全安置的,整体来说显卡和电源的支持性都比较不错。
我非常随意的布线方式,使用背部走线,所有的线基本都是窝在一起放在电源附近的,虽然看起来有些杂乱,但是完全不可能影响到盖板的安装,同时背面也有两个2.5英寸硬盘卡槽,可以再安装两块2.5英寸的硬盘。
全部组装完成,虽然侧透窗口小了一截,但看起来效果也能接受,值得一说的就是这个侧透的玻璃两边都有一块塑料固定,使用3M胶粘贴,更耐用,更不易碎,但是说实在的,日常用起来了,这东西基本碎不了。
这就是组装完成之后的效果,开机之后我还是有眼前一亮的感觉,非常喜欢前窗的设计,三个风扇都剧中对称,而且网状透明的设计又比较战斗,不像我之前那个风扇在一侧总感觉别扭。
整体效果我还是比较喜欢的,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机箱最多安装5个风扇,我之前的机箱设计是前进风,顶部和后部出风,现在是前进后出,所以多出了一个风扇。
使用了水平风道,前窗大进气口,那这台开元G5的散热效果究竟怎么样,我做了一个格外的简单的测试,使用一个室内温度湿度监测仪测了一下机箱温度,分别对比我之前的机箱和开元G5的差距,为了最大程度展示机箱内温度控制,我使用FurMark和AIDA64一起运行,让GPU和CPU全部全负荷运转,半个小时候看机箱内温度,实际测得开元G5机箱内温度为29.6度,而原来机箱内温度达到了34.3度,可见大进风口和水平风道对机箱内热量控制还是比较到位的。
虽然我使用的是水冷,但是为了适应更多的用户,这个机箱也可以安装风冷,不过这样会小小改变一下风道,水平安装风冷,让空气流动方向改为从下向上,在顶部虽然没有风扇,但是顶部有散热开孔,不过我觉得如果在顶部如果设计一个风扇位的话,会更有利于空气流通。当然这里也可以当做一个集线盒,用来顺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总结
这款开元G5机箱虽然好处是可圈可点,比如大进气口、对显卡和电源尺寸的容纳程度、板材用料、细节设计都是它的亮点,但是因为定位问题,限制了一些高端玩家,比如不能装360冷排、侧透窗口小了一截,但不管是选啥东西,都会做一些取舍,通过你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产品,对于我而言我觉得这款开元G5机箱刚刚够用,我想近期内不会再换它了。
本文由极果见习体验师穷咖先森原创